陈佩斯《戏台》:变的是世道,不变的是风骨 -

来源:人气:363更新:2025-07-15 18:16:31

初次接触电影《戏台》是偶然间瞥见一张海报,画面中陈佩斯立于戏台中央,双手抱拳行礼,配文印着一行字:“谢谢您来捧场。”

刹那间感慨如潮,或许源于久违的名字唤起深藏的记忆。作为与我们同龄的一代人,陈佩斯早已成为时代符号。当他在民国戏楼里重现舞台,皱纹与尘土映衬着那场荒诞的戏台故事,仿佛时光倒流。在《戏台》天津路演现场,有观众调侃:“欠陈佩斯老师一张电影票”。老人却拱手笑道:“该还债的是我,三十年未涉足银幕,这次重归只为回馈观众”。最初只当是客套之语,直到走出影院才明悟:这哪里是还债?分明是将三十余载的念想与未竟的艺术追求,凝练成这座民国乱世戏楼里的坚守。散场时刻,有人笑谈乱世之荒唐,有人感叹命运之无常,而最令我动容的,是银幕上那些被时代碾压的平凡人物。他们既非英雄,不过是唱戏的、管班的、看戏的艺人。当炸弹轰至戏台楼顶,观众四散奔逃之际,他们仍紧握水袖完成《霸王别姬》全本。这正是《戏台》震撼人心之处:它不讲述英雄如何力挽狂澜,而是聚焦于一群“蝼蚁”在时代车轮下,于枪林弹雨中,于命运渺茫之时,如何用最后的气力守护那份不肯妥协的“戏骨”尊严。

《戏台》的内核可概括为“军阀改戏”四字。在民国军阀混战的动荡年代,权柄更迭之频繁远胜于京剧戏班的海报更换。市井百姓早已习以为常,照常买包子、等戏开场。陈佩斯饰演的侯喜亭率五庆班进京,因京剧名家金啸天加盟,戏票被哄抢一空。然而此时金啸天正因鸦片成瘾命悬一线,戏台却已被洪大帅的部队强行占据。这位自诩懂戏的文化人,实则连京剧行当都辨不清,竟将象征祖师爷的娃娃当作玩具,用翎子当马鞭挥舞,举着戏班旗帜在戏台内转圈踱步,宛如盗匪闯入珠宝店般肆意妄为。

黄渤饰演的包子铺伙计大嗓本本意只是来送早点,却在后台偶遇自称大帅的神秘人物。因同为北方人这一'老乡'身份,两人攀谈中大嗓本随口分享了几句关于戏台规矩的见解,又即兴哼唱了几句戏腔,竟让自诩为大帅的角色误以为他是个真正的角儿。这位对戏曲一知半解的外卖员,被当成偶像般仰慕,最终被钦点出演楚霸王。荒诞之处在于,连台步都走不稳、唱腔也带着跑调的他,仅仅因为大帅的偏爱,就被直接安排到梳妆台前化妆,硬生生成了名角。

然而,当戏剧正式开场后,情节愈发荒诞不经。剧情演至楚霸王拔剑自刎的关键时刻,洪大帅突然起身,将枪重重拍在桌上,厉声质问:“谁让他死的?!”在他心中,楚霸王与自己皆为千古英雄,理应永生不死,刘邦却该自尽谢罪。若不立即修改剧情,戏楼众人一年后的今日将面临忌日之灾。

戏班主侯喜亭魂魄几乎被惊散,仍颤着跪地哀求:“大帅,这戏万万改不得啊……”话音未落,寒光凛冽的枪尖已抵在眉心。此刻,他的命运与整个戏班的存亡紧密相连,只能在祖师爷牌位前叩首请罪,又对着班子里的戏子们喉头滚动地说:“为求活命……唱吧。”

一个对戏曲毫无认知的外行,凭借手中的话语权,肆意妄为地指点。一群视戏曲如生命的艺术家,却被迫亲手摧毁自身的根基。这无疑是一场令人唏嘘的讽刺。

大帅全然不顾戏魂与传统规矩,在他看来,祖辈传承数百年的艺术形式,竟不及一句“老子高兴”来得重要。台下的观众呢?有人跟着鼓掌喝彩,有人缩着脖子装作视而不见,即便有少数懂戏的票友,内心的异议也被权势压制。

这场景是否似曾相识?诚然,每个时代皆有相似之处。无专业素养的领导握着笔杆,在剧本上横加修改,声称“这般结局太灰暗,须改为大团圆”;某些从未苦练的流量明星,凭借资本之力,便夺走踏实耕耘十年的演员的戏份;真正的艺术创作者蜷缩在阴影中修改剧本,而投机者却站在聚光灯下接受赞誉。

喜剧的内核都是悲剧。他用笑声将荒诞摊开给你看,可笑着笑着,便尝到眼泪的咸味。在电影里,何时感到一丝悲凉?是戏班众人为求活命,跪地恳求凤小桐登台;是侯班主将弟子送上舞台后,转身向祖师爷忏悔;是大嗓技艺失衡却仍被观众被迫喝彩。为生存,戏班子被迫改戏;创作者向资本与权力妥协,普通观众则被迫接受“吃屎”般的讽刺。

幸运的是,这个世界上仍存在着固执己见的灵魂。他们或许如草芥般卑微,却始终坚守着超越生命的信念——那便是"戏比天大"的传承。无论是银幕上的角色还是戏班里的普通演员,都在以独特的方式守护着这份信念。尹正饰演的金啸天正是这样一个充满矛盾的典型人物:他沉溺于鸦片烟雾,时常被私欲牵绊,但每当锣鼓点响起、戏服披身,那份刻入骨髓的傲气便瞬间苏醒。面对枪口抵住太阳穴的生死考验,他始终紧闭双眼不改戏文,用生命诠释着对艺术的绝对忠诚。烟瘾摧残着他的身体,却无法撼动他骨子里对戏剧的执着,这种近乎偏执的热爱,最终化作撼动天地的力量。

凤小桐作为一位男旦,举手投足间尽显风姿,但骨子里却比谁都倔强。初见时,他目睹满屋同伴跪地恳求他"改戏换活路",仍强忍着咬牙答应。然而当真正的考验来临时,大嗓肆意披着楚霸王戏服荒腔走板地唱戏,他再也压抑不住情绪,愤然质问:"那还是戏吗?"

直至终场戏响起,外界炮火连天,戏楼的梁木在震颤中发出刺耳声响。当金啸天饰演的楚霸王开口唱诵时,凤小桐的双眸骤然亮起希望的光芒。子弹击落屋顶的灰烬,他们的唱腔依旧稳健,舞步未曾紊乱,五庆班的演员们紧贴戏台侧畔,没有人选择逃离或退缩,毅然决然地在战火中完成了整场演出。侯班主与吴经理则宛如历经风雨的老练舵手,表面在军阀面前卑躬屈膝谋求生路,实则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前者在危机降临后向家族长辈跪地求情,后者则在弹雨中死死护住戏服箱,用行动诠释着对艺术的坚守。

他们看似世故的举止下暗藏深谋,既是对现实的权衡,更是对传统的守望。当戏班的生存成为首要任务,他们选择暂时弯下腰杆,只为等待艺术重获尊严的时刻。望着这群人,我不禁联想到无数坚守者:那位宁可亏本也要捍卫作品完整性的作者;那些年逾九旬仍执着于传承濒危技艺的手艺人;还有在众星捧月的演艺圈中,坚持背诵台词、脱稿演出的老戏骨。他们像戏楼里的人一般,在无法撼动大环境的困境中,用执着守护着属于自己的文化根脉。

或许他们也曾深夜辗转反侧:这般固守,究竟为了什么?而电影给出了答案。在战火纷飞的戏台前,那些心怀挚爱的观众始终守候至终场,用掌声与喝彩诠释着真正的尊重。他们守护的不仅是祖辈传下的唱腔身段,更是超越生命的尊严与气节。那是"纵使被轻视,我珍视的技艺不容亵渎"的傲骨;是"纵然世事无常,我手中的饭碗必须端正"的本分。这种坚守,是对艺术的敬畏,也是对观众最诚挚的承诺。

当民国戏楼的旗帜频繁更迭,从黄大帅到蓝大帅,权力更替的速度甚至超过了戏服的更换。那些擅改戏文的权贵来去匆匆,终被历史的尘埃掩埋。而五庆班这群被称为"认死理"的普通人,却用执着的信念让文化薪火相传。这何尝不是我们时代的镜像?在流量的潮涌与资本的起伏中,总有人在喧嚣中迷失初心,也总有人在寂静处守护着不可丢失的信念。乱世如筛,筛去的是功利与苟且,留下的是风骨与尊严。最动人的力量,从不是咄咄逼人的硬气,而是弯腰时仍护着胸中火种的柔韧,是在妥协中暗藏不屈意志的坚定。

《戏台》海报上镌刻着一句富有哲理的台词:"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走出影院的刹那,忽然领悟了陈佩斯三十年的艺术历程。这三十载光阴,他并未局限在银幕之上,而是将全部心血倾注于小剧场话剧的打磨。从《戏台》中那些浸透汗水的舞台呈现,到戏外坚守传统的精神图景,恰似戏楼里默默耕耘的群像——他们非英雄之姿,无力撼动时代洪流,却在方寸之间坚守着文化的根脉:戏班、戏服、戏词、戏骨。那些看似固执的坚持,实则承载着千年传承的精髓:戏得唱得真,人得活得诚。纵使世道纷乱,这份骨子里的韧性始终未曾软化。《戏台》以五庆班为镜,映照出每个普通人内心的戏台,提醒我们:谁不曾站在属于自己的舞台?而真正的传承,永远源自那些执着于本心的匠人。他们不在聚光灯下高呼口号,却在暗处将技艺练到极致,用真诚守护艺术的纯粹,以坚守诠释文化的传承。即便无法成为万人瞩目的角儿,也要活得体面;纵然难以书写传奇,也要让该留存的,真实留存。

Copyright © 2023 www.jdw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