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气:790更新:2025-07-15 12:33:28
全球目光再次聚焦于经典超级英雄的银幕回归。作为好莱坞最具标志性的英雄形象之一,超人(Superman)以其标志性红蓝配色、飘逸披风与紧身内裤的造型,以及穿梭天地的超凡身手,成为流行文化史上的永恒符号。在经历了无数次影视改编后,这位源自1938年的英雄如何与2025年的社会现实产生共鸣?答案将于7月揭晓——由导演詹姆斯·古恩(James Gunn)执导的全新《超人》电影全球首映。古恩在接受采访时强调,本片旨在打造"真实、清新且富有时代感的超人形象",同时延续其经典特质。影片上映后在权威影评平台"烂番茄"(Rotten Tomatoes)斩获95%的观众好评,而《大西洋月刊》则指出:该片为充斥矛盾与危机的当代社会提供了全新启示,通过展现超人对人性本善的信仰,传达出充满希望的普世价值。评论认为,这部作品不仅是对超级英雄类型的革新,更为当代表达注入了深刻的哲学思考。
在《超人》电影上映期间,一个看似荒谬的问题意外引发媒体热议:这位超级英雄是否属于移民身份?这一话题源于导演盖瑞·奇曼在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专访中表示,《超人》是一部“真正的美国故事”,并指出超人作为“来自异国的移民”,展现了人性中本应坚守的善良品质,强调这是现代社会所缺失的核心价值。
该言论随即遭到福克斯新闻网等右翼媒体的强烈抨击。主持人杰西·沃特斯质疑古恩将政治议题强加于超人,直言“超人怎么可能是移民?难道要调查他是否与恐怖组织有关联?”评论员本·夏皮罗则进一步指责电影制作方将超人与移民议题强行关联,同时将矛头指向移民背景的纽约市民主党市长候选人佐兰·玛姆达尼,声称“他们都是非法移民,玛姆达尼对美国充满仇恨,而超人并非本土出生,无权享有公民身份”。
饰演超人的演员大卫·克伦斯威特支持古恩的观点,强调“这部电影探讨的是我们应如何彼此关爱,在危急时刻伸出援手,思考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你能帮助谁、你能牵挂谁?这才是影片的真正意图”。
导演詹姆斯·古恩的最新作品带来了一个有趣的小插曲,揭示了新版《超人》诞生背景与过往的显著差异。这个标志性角色最初由犹太裔漫画家杰瑞·西尔格与乔·舒斯特共同创造,他们的创作灵感源自当时社会对犹太人的迫害、纳粹主义的威胁以及经济大萧条带来的民众苦难。《纽约时报》在影评中指出,无论哪个版本的超人,其核心精神始终围绕着对真理、正义与对抗邪恶的追求,这种"美国精神"既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无数人渴望救赎的象征。然而,当这个超级英雄形象进入21世纪,其意义已超越简单的英雄叙事——他不仅承载着经典的异星起源、养父母关系与与女记者露易丝的情感线,更需要深入探讨其背后所反映的意识形态根源。在这个充满争议的时代,超人作为超级人类的定位变得愈发复杂:他应是秉持理想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全球守护者,而非单纯的爱国主义象征。但2025年的故事却引发讨论,当超人开始质疑自身介入国际事务的正当性,当面对媒体传播的虚假信息时,这位正义使者是否仍具备干预他国命运的道德权威?
在当今的超级英雄电影中,有三个情节让我始终难以接受:蝙蝠侠父母的死亡场景、纽约青少年被蜘蛛咬(即蜘蛛侠的起源)、以及外星婴儿超人被遗弃在地球的设定。58岁的古恩曾执导《银河护卫队》等作品,但在成为导演之前,他的人生轨迹曾包含音乐创作、漫画绘制、戏剧表演与小说写作。《滚石》杂志称赞其作品融合了幽默、视觉特效以及对角色独特而深刻的共情。古恩在接受《泰晤士报》采访时表示,他试图突破传统叙事框架,转向更具现实意义与时代共鸣的议题。这是一部面向成熟观众的超级英雄电影,超人与露易丝在剧情中讨论地缘政治议题,争论超人是否应介入国际冲突。他解释道:"这不仅涉及政治,更关乎深层的道德抉择。超人坚持不杀生的原则,而露易丝则认为善行需保持某种平衡。这一矛盾既映射了他们的情感纽带,也揭示了道德观念的分歧如何影响现代社会的个体。"尽管如此,古恩仍以好莱坞主流的娱乐形式包装这些主题,影片中充满黑色幽默、高强度动作戏码,以及那只穿着斗篷、能飞的"超狗"。电影最初名为《超人:传承》,古恩要求删除该词,理由是"它暗示着对过去的追溯,而我无意成为历史的守望者"。他回忆道:"我童年时曾是个只为博人一笑而甘愿做出任何举动的孩子,内心始终渴望被爱与接纳。在创作剧本时我发现,真正想要呈现的是一个情感脆弱的超人。我厌倦了网络上关于谁可击败谁的争论,毕竟胜利并不等于正义。于是我决定塑造上帝,他只需一个眼神就能毁灭世界。我不希望超人变成无所不能的战神,而是展现其作为凡人的挣扎。"
权威娱乐媒体《综艺》(Variety)在报道中高度评价,古恩版《超人》不仅为DC影业注入新活力,更彻底重塑了漫画改编电影的叙事框架。影片以1978年原版《超人》的标志性字幕与经典主题音乐开场,随后呈现震撼的太空穿梭场景与高强度动作戏码。更关键的是,新版超人以漫画原著中应有的姿态回归——兼具威严与脆弱,传递出深刻的人性挣扎。尽管外表依然保持英俊潇洒与美式运动风格,但角色内心却暗藏矛盾。古恩通过这位英雄的视角,抛出深刻命题:当超人面对身份认同的危机时,他的真正责任究竟何在?这不仅是超级英雄的困惑,更是人类共同面临的生存困境。影片首次让超人的至亲——包括女友与挚友——对他的抉择产生质疑,隐喻着对“无私”这一理想主义价值观的现实拷问。《大西洋月刊》则指出,当下的观众或许已对传统超人叙事产生审美疲劳。古恩巧妙地将这种集体性的文化焦虑转化为故事内核,使英雄的挣扎更具现实共鸣。影片自开篇便带有鲜明的政治隐喻,通过塑造一个心胸狭窄的反派角色,以及主角对“何为英雄”“人类是否值得信任”等议题的持续追问,构建出一幅极具现实意义的当代社会图景。
古恩在采访中指出,当今社会呈现出“极度现实主义与讽刺”的面貌,人们更亟需像超人这样的角色来传递希望。“他始终秉持善念,透过他的视角凝视世界,每个生命都闪耀着独特光芒。超人身上所蕴含的乐观精神,恰是维系人类信念的重要力量。他渴望通过拯救地球赢得祖国的认可,却在过程中领悟到,即便拥有超凡力量,仍需与他人携手共进。整部电影始终强调其社会联结性,报社工作不仅是职业身份,更是叙事核心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一层隐喻成为新版《超人》探讨现代文明的全新维度。饰演女主角记者露易丝的瑞秋·布罗斯纳安强调,电影对当代新闻业进行了深度映射。在故事架构中,假新闻、社交媒体与舆论操控被设定为反派手段,真实与虚假的界限变得模糊。“影片对新闻价值的追寻、职业伦理的探讨,或许比任何时代都更具现实意义。参与创作的愉悦之处,在于能深入体会记者工作的本质。人们为追寻真相付出的代价,正是推动故事发展的核心动力。”而饰演《星球日报》总编辑的温德尔·皮尔斯则表示,这部作品不仅是漫迷的娱乐选择,更象征着“动荡时代的积极信念”。“观众渴望在现实中找到自身的行动力量,希望以个体参与重塑失序的世界。因此,我们走进影院,在光影中重新审视身份认同与价值选择。观影后,带着重新确立的价值观回归现实,正是对社会的最好回应。”
《经济学人》杂志指出,新版《超人》电影实质上映射了美国对自身国际角色的深刻反思。超人这一形象自诞生以来便始终与美国价值观紧密相连——其跨越九十年的持久生命力源于他兼具英俊与力量却略显单调的特质,以及强大的角色适应能力。在21世纪初的漫画设定中,超人曾对干涉他国政治感到困惑,质疑自身是否有权将价值观强加于人。而新电影既延续了经典台词与星际危机的叙事框架,又揭示了超人所卷入的冲突本质是他人设下的陷阱,这种叙事策略与特朗普部分外交政策呈现出高度契合。当代美国对介入国际事务的态度已转向审慎,对于拥有超能力的超级英雄而言,选择沉默似乎显得矛盾,却恰恰反映了现实世界日益复杂的权力博弈格局。在真相与谎言界限模糊的时代背景下,连超人这种传统英雄形象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价值困境。
内容来源:《周末画报》
Copyright © 2023 www.jdw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