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气:439更新:2025-07-14 18:31:44
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中,波兰影片《失衡的梦想》凭借出色剧本摘得最佳编剧奖,引发广泛关注。影片聚焦玛雅这一角色,她在戏剧学院毕业演出时遭遇导演的压迫与精神控制,最终选择奋起反抗。
导演巧妙地以戏剧为核心主题,通过戏中戏的叙事手法无缝衔接剧本结构,为演员提供了广阔的演绎空间。影片聚焦霸凌、精神操控及师生权力失衡等现实议题,恰与当下社会关注的焦点相呼应。毕业演出选作莎士比亚经典《麦克白》,并着重刻画玛雅这一角色——兼具冷酷果断性格与权力欲望的女性形象,通过经典文本暗喻当代社会问题,形成深刻的现实批判。
故事从玛雅日常学习与社交活动展开,却在新任戏剧导演雅采克到来后发生转变。雅采克甫一登场便单方面替换学生精心准备的剧目《麦克白》,随后更以职权为名对学生进行过度干预。他利用学生渴望成功的心理,通过排练指导不断激化其情绪,进而实施羞辱与精神压制。校方屡次置之不理学生的投诉与申诉,对雅采克过往因压迫演员而引发自杀事件的记录也选择性忽视。
在教育场域中,单向度的权力关系普遍存在:教师凭借其主导地位,对学生的学习进程与社会评价拥有决定性影响。这种权力结构在戏剧创作中同样显现,导演通过掌控角色定位与表演评判标准,形成类似的局面。当年龄与资历成为权力强化的助力,教师与导演便能轻易地操纵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导致校园霸凌现象频发且学生难以有效反抗。影片因此承载了深刻的社会批判意味,导演以玛雅的视角,揭示了雅采克是如何利用其对表演的渴望,设计一系列事件使玛雅成为其他演员的对立面。表面上,玛雅因争夺角色而引发矛盾,并无意间泄露同学隐私导致其被公开羞辱,进而影响原本的社交计划,但这些看似偶然的行为实质上都受到导演的精心引导与操控。
这种源于权力的欺凌引发了更多人的效仿,导致众人纷纷追随。与此同时,以玛雅的视角为切入点,观众得以窥见其他学生所承受的压迫与欺凌。玛雅逐渐察觉到,那些频繁对学生产生打击与羞辱的雅采克并非孤立存在,其行为已形成系统性伤害,而雅采克本人才是侵蚀群体纯度的害群之马。
影片中玛雅与雅采克对麦克白夫人结局的深入探讨颇具艺术张力。莎士比亚原著中,麦克白夫人的死亡以仆人转述的方式呈现,既未明确交代死因,也仅通过其生前举止的异常暗示精神崩溃的结局。两人围绕这一叙事留白展开的思辨,实际上指向了创作者对命运走向的刻意隐晦——当观众目睹玛雅饰演的麦克白夫人时,是否也在窥见她自身可能面临的悲剧宿命?这种跨越时空的互文关系,让影片在戏剧性与哲学性之间构建出独特张力。
当雅采克的行为愈发失控,人物间日益激化的冲突逐渐浮出水面。影片以细腻的笔触逐步展开雅采克与所有角色之间的情感纠葛,尤其通过玛雅那些隐忍而脆弱的反抗举动,牵引观众的情绪随其跌宕起伏,层层累积出愤怒、失望与无奈。直到玛雅在终章发起最后一次孤注一掷的反抗,压抑已久的爆发力瞬间释放。影片在叙事层面较为直接,未予观众过多的思考余地,采用平铺直叙的方式,略显直白,文学性表达略显单薄,但其特有的自由气质与个性表达仍令人印象深刻。
Copyright © 2023 www.jdw8.com